签发人:李慧 枣自资规函建议提案字〔2020〕8号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59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张永顺、王晓燕、殷召鸾、徐子棋、陈志伟、张军、曹保营、赵修法、孙中快、刘君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儿童生态园促进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建造水泥森林的同时,也将孩子们隔绝在了自然之外。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绿道规划、水系规划等,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让自然融入城市,让孩子们回归自然。
一、全力规划打造宜居城市。宜居是人们定居城市的追求,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城市宜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
1.《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提出了规划期内生态建设目标与发展策略、生态功能区划、环境污染防治等内容,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彻底抛弃“黑、白、灰”传统矿业城市环境景观,将枣庄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低碳生态城市。2015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枣庄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的通知》(枣政办发〔2014〕44号),本办法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城市蓝线的划定、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我市城市水体及生态资源保护,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为更好做好城市生态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加强新城山体保护,划定了以袁寨山为主的新城北部山区保护范围,下一步对新城城区内山体再行划定保护范围,严格控制保护性开发建设。
2.规划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我局通过开展山水城市特色研究,委托编制《枣庄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设计》,串联城市各大景观节点,形成城市生态骨架;在城市生态大框架确定的前提下,对《枣庄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年)》进行了修编,划定各类城市绿线,统筹全市范围内各类绿地建设规模、整体布局;强化城市重要节点、重点地段设计,重视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相继编制了《枣庄市中心城区风貌规划研究及形象提升规划》、《蟠龙河沿线地块概念规划》、《蟠龙河新城段景观概念规划》、《巨山公园片区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同时,我们将根据新城规划和创建森林城市的要求,严格控制新城公共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绿量和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为建设生态宜居枣庄,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生态化引领城镇化发展,我局坚持绿色发展,加大景观规划编制力度,加快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营造和谐的人居生态环境。
二、注重城市绿化景观及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在近年来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中,我们秉承中央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理念,注重城市绿化景观及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逐步完善全市市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
1.《枣庄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20年)》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特色山水城市、绿色宜居城市”的规划目标。该规划按照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力求在规划期内构建合理的绿地系统和清晰的绿地网络,使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形成山、林、城有机融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山林城市。规划重点采取中心城“绿环相绕”、台儿庄城区“绿脉贯通”、山亭城区“绿枝串连”的绿化布局模式。规划主要加强十五个综合公园、十四个专类公园、六条沿河公共绿带、八条主要绿化景观道路和若干社区公园、街旁绿地的绿化建设。
2.我局于2014年编制了《枣庄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设计》,聚焦绿道网络系统的构建,着力于为中心城区梳理出串联山水、丰富城市生活的、多层级的慢行网络,配合森林公园绿道的建设,构筑城市网络状的绿带体系,形成丰富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效应。
3.加强城区重点公园绿地及城市街头绿地的规划建设。目前已建东湖公园、凤鸣湖公园、南方植物园、奚仲广场,近期推进巨山公园、蟠龙河湿地公园、新城东西绿带、龙潭公园等规划建设。今后将结合总体规划调整,进一步明确城市各级绿地的规模与布局,完善城区绿化系统的规划建设。同时,在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街景整治等项目中留出一定比例的绿地作为街头绿地。
三、打造城市北部蟠龙河生态示范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为更好地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推进‘一河一路’规划建设”的要求,我局委托中编制了《枣庄市蟠龙河地区概念规划》《蟠龙河地区发展策略》。综合考虑蟠龙河地区的生态条件、资源优势和特点,落实中央新要求、山东新战略,蟠龙河地区的发展定位为品质一流的生态绿色示范带,蟠龙河的发展要外修生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打造一条更加绿色的生态之河;蟠龙河的发展要内修人文、弘扬工匠创新精神,打造一条更富魅力的人文之河;蟠龙河的发展要培育新经济、落实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一条更高质量的新经济之河;蟠龙河的发展要营造新生活、呼应美好生活需求,打造一条更高品质的新生活之河”。蟠龙河的建设,延展了南北山水轴,推动枣庄主城区从滨河发展走向拥河发展,奠定了枣庄“大城市,大山水”的空间格局。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关注!
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0年6月28日
联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
联系电话:3285168 联系人:付可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