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枣庄市不动产登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

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季冬勇,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副行长王森,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蒋峰,市住房建设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蒋罕,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王焕伯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季冬勇介绍,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数字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在巩固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结、税费同缴、立等领证”的基础上,协同有关部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不动产登记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登记便利化再上新台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创新数据管控,推动“纸质立档”向“电子归档”转型。登记数据的电子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不动产登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为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对接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在充分调研会商的基础上,联合制发《枣庄市不动产登记资料电子化归档管理规范和标准》,对不动产登记系统进行流程再造,为电子化归档提供依据和保障。在登记申请阶段,引导申请人填写电子材料。申请人提供纸质申请材料的,由办理人员直接扫描转换为电子材料;能通过数据共享获取信息的,申请人无需再提供相关材料。在受理、审核、登簿、发证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流转,流转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材料,实时在线向市大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不动产数据库归集,定期向市档案馆数字档案库归档,并备份管理,确保登记数据完整、安全。 二是加强数据共享,推动“要证明”向“无证明”转型。加强与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市不动产登记系统与市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可获取公安部门的身份信息、户籍信息,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信息、死亡证明等部门信息10余种。去年以来,市不动产登记系统已共享多部门数据4.8万条,减少纸质材料4.8万份。加强与税务系统数据共享。实时共享核税信息、完税凭证,并会同税务部门推行不动产登记涉税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申请人申报减征契税的,可就户口簿、结婚证等证明使用告知承诺制。今年以来,申请人使用涉税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4000余人次,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使用告知承诺制减免登记费400余万元,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加强与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在颁发纸质不动产证书(证明)的同时,证书(证明)信息实时上传至山东省电子证照库,并生成不动产电子证照,可通过大数据中心共享平台或爱山东APP直接获取。不动产电子证书(证明)已在中小学入学、抵押贷款、人才住房补贴、契税缴纳、办理户口、申请经济适用房等多个领域多个场景广泛应用。 三是深化部门协同,推动“人工审”向“智能办”转型。会同市人民银行、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政银合作推行不动产抵押登记全时在线“智能办”服务模式的通知》,依托市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延伸银行服务模式,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不动产登记深度融合,探索开展抵押登记全时在线“智能办”。在银行网点,银行业务员通过不动产登记业务延伸系统,可24小时随时在线提交抵押登记申请,不动产登记系统自动受理、自动校验、自动审核、自动登簿,自动生成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全流程无需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介入,系统自动登记发证,抵押权人自行网上领取电子证明,实现24小时全时在线“智能办”。自今年5月上线以来,全市抵押登记“智能办”近4万件。此外,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批量业务已经实现“智能办”,会同住建部门推动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智能办”,已上线试运行。
四是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单一办”向“多样办”转型。过去办理不动产登记只能到当地服务大厅,现在除了到不动产所在地服务大厅,还可自主选择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等多种途径办理。网上办,市不动产登记系统与山东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平台联网,可通过PC端、手机客户端进入枣庄各区(市)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跨域办,优化全市通办系统,将市、县两级不动产登记系统整合到市级一个系统,不动产跨区(市)异地通办业务由3项扩展到22项,企业群众可在任何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跨区(市)登记业务。协同办,将不动产登记延伸到公证机构,办理不动产继承公证的可在公证场所申请不动产登记;将不动产登记延伸到各级法院,法官可在线办理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司法查(解)封业务,提升审判效率;将不动产登记延伸到房地产售楼处,业主可在签订购房合同时申请不动产登记。“就近办”,在全市49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不动产登记窗口,持续织密登记服务网,企业群众多点可办、少跑腿。
今年5月以来,枣庄市抵押登记“智能办”近4万件
会上,记者了解到,枣庄市开展不动产登记“智能化”服务,直接涉及了金融部门,随后,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副行长王森对于市人民银行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王森说,为打造不动产抵押登记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服务场景,市人民银行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了《关于深化政银合作推行不动产抵押登记全时在线“智能办”服务模式的通知》,组织引导全市银行机构依托不动产登记业务延伸系统,开展抵押权首次登记、预告抵押登记、预抵押转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全时在线“智能办”,并通过简化流程、简化材料、简化环节,解决“两头跑”难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便利度和服务水平。 一是简化流程,银行网点设立抵押登记办事专窗,通过系统传送申请材料,不动产登记系统全时在线自动受理,即时生成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打通银行与登记中心两点一线,极大简化了申请审核流程。二是简化材料,将《枣庄市不动产抵押(预告)登记申报表》替代《主债权合同》《抵押合同》,实行“一表办理”,并加大电子印章(签名)、电子证照在不动产抵押登记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全流程无纸化。三是简化环节,所有手续通过银行“一站式”服务,抵押人只需到银行网点跑一次,无需到不动产登记窗口排队办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今年5月以来,全市抵押登记“智能办”近4万件,抵押登记由原来的2-3个工作日缩减到几分钟就可办理完毕,极大节省了群众的时间和成本费用。枣庄明确全市不动产登记资料电子化归档标准规范
在不动产登记智能化转型的问题上,档案数字化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会上,枣庄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蒋峰介绍了为加快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型,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枣庄市档案部门高效推动不动产登记档案实现电子化归档的具体工作内容。

蒋峰介绍,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提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现数字化战略转型为关键,加快推进“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在建设数字枣庄的背景下,档案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数字浪潮,通过创新理念、方法和模式,走向全面数字化转型。 不动产登记档案作为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不动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转型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服务效能的必然趋势,在提高不动产档案管理效率、保护不动产档案信息以及为利用者提供高质量便捷服务方面意义重大。 今年6月,枣庄市政府将“探索不动产登记数字化转型”列为枣庄市2023年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市档案馆积极作为,多次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接,指导推进该项工作开展。一方面,市档案馆与市档案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枣庄市不动产登记资料电子化归档管理规范和标准>的通知》,明确全市不动产登记资料电子化归档标准规范,为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归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市档案馆坚持底线思维,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采取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接收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同时指导不动产部门定期开展数据备份和应急演练,为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数字信息绝对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枣庄优化升级网签备案业务,开发企业可在市住建局业务平台同步完成相关登记申请材料提交
会上,记者了解到,枣庄市不动产预告登记“智能办”已上线试运行,随后,枣庄市住房建设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蒋罕介绍了市住建局在相关方面所做的工作内容。

蒋罕介绍,按照枣庄市不动产预告登记“智能办”工作要求,市住建局进行认真组织研究并制定方案,依托市住建局住房信息管理一体化平台完成了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枣庄市不动产登记系统对接。对楼盘表管理业务功能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开发企业申办新建楼盘表业务一站式办齐,楼盘表成果数据实时共享到不动产登记系统,并在双方系统共享基础上自动完成不动产单元码统一识别工作,开发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时,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办理。对网签备案业务进行了优化升级,开发企业在办理网签业务时,可在市住建局业务平台同步完成《不动产预告登记约定书》《不动产登记问询笔录》等不动产预告登记申请材料提交,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便捷、高效办理不动产登记。枣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深化流程再造,推动窗口、系统、信息集成,解决群众“来回跑”等问题
会上,记者了解到,去年不动产登记与缴税实现“一窗办结、税费同缴、立等领证”,在此基础上今年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随后,枣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王焕伯对于不动产登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展开介绍。

王焕伯说,近年来,针对办理不动产登记来回跑、多窗跑的问题,枣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深化流程再造,推动窗口、系统、信息集成,去年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结、税费同缴、立等领证”枣庄服务模式,全省领跑、全国领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今年以来,为顺应营商环境新变化,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不动产登记作为政务服务的重要事项,枣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求变,数据赋能,积极争取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市人民银行、市住建局等多部门支持,加强部门协同,加大信息共享应用,推动多部门多系统互联互通,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不动产登记业务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推进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不动产登记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数字化、智能化是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服务型部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