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枣庄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办公室发布全市“攻坚重点项目 服务工业倍增”微视频大赛获奖名单,共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15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要素保障 护航经济发展》微视频作品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2023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切实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坚持“四个聚力”优服务、提效率、促发展,积极打造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全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加速度”。
一、聚力高位推动,构建组织引领“新格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统筹领导有力,落实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实现涉企服务“全链条”“闭环式”办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一个专班抓统筹。建立“专班抓专事,服务伴全程”工作机制,成立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科室科长任成员,将化解难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解决企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二是强化推进落实,一个目标全流程。围绕叫响“枣办好·自然美”服务品牌目标,细化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实施计划,实现从要素保障、规划引领到不动产登记工作全流程全覆盖,提前梳理工作、分解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实成员职责,确保营商环境目标任务按期、保质、高效完成。三是强化督导调度,一套机制做保障。营商环境推进专班下设办公室,专班按时通报进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按照“最小颗粒化”原则,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和颗粒化拆分,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实现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
二、聚力主动服务,蹚出要素保障“新路子”。围绕资源要素保障核心职能,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多措并举保障重点项目及时精准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出台要素保障“政策包”。提请市政府印发《枣庄市强化土地要素支撑精准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若干措施》,从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要素配置、压缩审批时限等三个方面,出台一揽子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用举措。上报审批各级各类重点项目用地12205亩,有力保障新建山东枣庄民用机场、创普斯新能源锂电、枣庄技师学院等重点项目落地。二是打好打赢要素保障“主动仗”。抓好政策红利“窗口期”,制定实施空间规划、新增指标、临时用地等系列政策包,科学做好项目落地前置工作,实现项目“附图承诺”方案编制、成片开发方案审批、土地征收法定程序履行和用地报件组件的无缝衔接。三是做大做强市级土地“储备库”。加强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4万亩、闲置土地1258亩,盘活低效用地3605亩,荣获省级“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和量化指标制定先行示范市”称号。推进资源利用评价改革,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100%“标准地”出让,深入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以“标准地”方式供应工业用地5309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台儿庄区、滕州市入选国家试点,成功完成全省首宗农地入市出让工作。
三、聚力流程再造,按下规划引领“快进键”。坚持流程再造,创新规划管理审批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规划审批电子化水平,不断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创新创业最优生态。一是聚力流程再造,实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免申即领”。创新审批模式,成功推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免申即领审批流程。实现用地和规划并联审批,从规划管理方面推动营商环境提升,实现全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免申即领”全覆盖,全市230个项目已免申即领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二是聚力数字赋能,实现规划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创新全面推行规划审批事项电子证照,在全市范围内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5类规划审批证书全面启用电子证照,共发放电子证照553个,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三是聚力互联互通,实现建设项目信息“共享推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送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建立行业监管与相关部门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工作机制。建立并优化规划管理行政事项抄送机制,健全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制度。借助“枣庄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统一配置账号,已实现即办即送信息共享,大幅度提升管理工作质效。
四、聚力系统集成,擦亮不动产登记“金招牌”。突出数字化引领、开放化融合,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系统集成,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更好地惠企利民、赋能发展。一是抵押登记“智能办”。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不动产登记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人工审”向“智能办”转变,深化政银合作,实现24小时全时在线办理抵押登记,已办理2.76万件,抵押融资额442亿元。二是信息共享“无证办”。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加大信息共享,将家庭户籍信息、电子营业执照等10余种信息纳入共享类型,为线下“一窗办结”,线上“一网通办”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持续推动“一窗办结”“税费同缴”“立等领证”提档升级,全力实现“无纸化、线上办、零跑腿”工作模式。三是带押过户“便利办”。会同市银保监局等五部们联合印发《关于探索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服务模式的通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行“带押过户”服务模式,推动“带押过户”服务从住宅拓展到工业、商业,避免过桥资金8.25亿元。四是揭榜挂帅“率先办”。奋力完成“司法拍卖不动产登记一证办理”省营商环境揭榜挂帅创新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司法执行、税费征缴、不动产登记一证办结,被自然资源部刊文在全国推广。